一,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上分为4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是预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
2型糖尿病没有特定的病因,是由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习惯的负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而导致的病态,其中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矫正生活习惯而预防,改善的疾病.
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60%,大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45%,农村为1.83%,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虽然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并不很高,但同期调查的空腹血糖受损率1.9%,以及超重率17.6%,肥胖率5.6%,考虑到后三者将来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 10-15年之后,我国可能出现一个糖尿病的发病高峰,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开展预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三,糖尿病的危害(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血管系统,导致全身血管老化的加速.人体正常的老化过程主要是以血管老化为基础的脏器机能逐渐低下的过程,而糖尿病正是加速和促进这一过程,由此引起一系列病变.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这是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的事实.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可引起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基底膜变厚,血管瘤形成,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小球和神经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危害较大.肾病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起,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最早而且发病率高.
四,糖尿病的相关检查及其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值很不稳定,受诸多因素影响,而HBA1c反映的是过去1-2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所以HBA1c在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中更有意义,也是人群糖尿病调查的较好指标(不受饮食影响),在先进国家已被广泛使用.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血中胰岛素的浓度正常甚至高于正常,但其作用下降,即胰岛素的靶器官—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正常地利用或处理葡萄糖,致使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更大.衡量胰岛素抵抗的简单指标有两个,空腹血胰岛素值和HOMA-R值.早晨空腹时血中胰岛素的正常浓度为2-10μU/ml,10μU/ml以上可视为有胰岛素抵抗倾向,15μU/ml以上即表明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性; HOMA-R值是早晨空腹血胰岛素值与血糖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而出:空腹胰岛素值(μU/ml)×空腹血糖值(mmol/L)/22.5,正常范围在0.5-1.5之间,超过2.5即可视为胰岛素抵抗.
五,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公认的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营养与膳食不合理(摄入能量过多,动物性脂肪摄入量过多),肥胖,体力活动过少.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会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外,长期快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高龄和长期精神紧张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六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绝对风险预测与评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相似.
糖尿病的干预主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它包括三项关键内容: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